好盘友

 找回密码
 加入论坛
提示:多个关键词中间加空格 例如:天龙八部 星河
查看: 419|回复: 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战争] [苏联][1971][途中考验][剧情/战争][被禁15年的影片][俄语/中字][MKV/1.36GB][DVD.720x304p] 含百度网盘

[复制链接]

主题
155
活跃值
3256
热心值
61
盘币
19267
注册时间
2020-3-1
最后登录
2024-6-4
在线时间
165 小时

老会员勋章长期在线热心人士爱心满满阳光心情我是土豪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2-4-18 00:15:06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请尊重分享者,本资源仅限交流未经楼主同意严禁转载或盈利,违者封号处理!

本片拍摄于1971年,在前苏联被禁映了15年,直至1986年才解禁。


◎译  名 途中考验 / 路上的检查 / 试驾之路
◎片  名 Проверка на дорогах / Proverka na dorogakh / Check-up On the Roads
◎年  代 1971
◎国  家 苏联
◎类  别 剧情/战争
◎拍摄语言   俄语/德语
◎字  幕 中文字幕
◎上映日期 1986-11-28
◎IMDb评分  7.9/10 from 2,237 users
◎豆瓣评分 8.2/10 from 199 users/
◎文件格式 XviD + AC3
◎视频尺寸 720 x 304
◎文件大小 1.36GB
◎片  长 96 分钟
◎导  演 阿列克谢·日尔曼
◎主  演 罗兰·贝科夫
        阿纳托利·索洛尼岑
                    弗拉基米尔·扎曼斯基
                    奥列格·鲍里索夫
                    费奥多·奥季诺科夫

◎简  介
       1942年冬季。在俄罗斯的西北部地区,拉扎廖夫是个曾经主动缴械投降德军的俄罗斯人,他要求加入游击队为同胞做点贡献,以洗脱自己曾投敌的耻辱。大家对他还是不大信任,但游击队长洛科特科夫坚决主张把他留下考验。接着的日子里,拉扎廖夫为游击队立过功,但大家仍然对他有成见,每次都是洛科特科夫为他挺住说情。在一次游击队抢劫德军军用物资的战斗中,拉扎廖夫为了掩护战友及劫获的军用物资列车安全撤离,他没有独自撤退,而是一人与德军战斗,最后壮烈牺牲,用生命证明了自己的价值。

◎精彩影评
  《途中考验》是苏联著名导演阿列克谢·格尔曼于1971年拍成的,直到1986年才与观众见面,被搁置了整整15年之久。影片公映后,引起强烈反响。被评论界认为是一部划时代作品:在电影把握现实方面达到新的水平;在表现战争方面运用了新的视点,敢于表现战争中的某些消极现象;在对人的心理研究方面达到一定深度,能把人物性格,内心世界及行为动机产生的根源及形成这一切的社会环境表现出来;在运用造型手段再现时代氛围、战争环境方面表现了导演惊人的才华。苏联电影学中甚至出现了“格尔曼风格”这一表述。当然,“风格”并不能由一部影片来决定,在该片之后拍摄,但在该片之前上映的格尔曼的另外两部影片《没有战争的二十天》(1976)和《我的朋友伊万·拉普申》 (1982) 均突出了上述的种种特点。
  《途中考验》是导演根据其父、著名作家尤里·格尔曼的中篇小说《新年战役》为基础拍摄的。作者在改编时,把描写一次战斗的情节内容,把表现对一个失足人的信任的主题扩展为人民的悲剧: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灾难。把描写一个人在战争中趴下了又站起来的故事扩展为整个民族在战争的深重灾难面前英勇奋斗终于取得伟大胜利的丰富内涵,而且围绕着如何对待一个失足人的具体事件表现出艺术家本人对待战俘的现代观点。
  影片开始,游击队活动的区域在导演黑白色冷调的摄影处理中,仿佛笼罩着死亡的光圈。茫茫的雪野,黑色的树林,没有人烟,没有住房。天气寒冷,狂风怒吼,天空和大地仿佛凝结了。在如此残酷的环境中,游击队和村民们为躲避敌人的搜捕追杀,不得不奔向森林隐蔽。镜头推近,一个妇女一手抱着一个小孩,一手领着一个小孩正在步履艰难地追赶最后一辆离开村子的马车,旁边还有一个只有一条腿的男孩拄着拐仗一跛一跳的向前挪动着。人们都盼望早点进入森林,气喘吁吁地跋涉在难以行走的雪地上。然而,森林是那么遥远,脚下的雪野似乎没有边际,什么时候才能够到达呢?这组银幕画面已经把战争的残酷环境,把游击队的艰辛的生存条件呈现在观众面前。他们面临的将是生死考验。
  在此种情况下,游击队又面临一个新的问题:对一个曾当过德军俘虏、如今投诚过来的前苏军下士的态度问题。是相信他、留下他立功赎罪,还是拒绝他,或者干脆干掉他。游击队内,有许多人,包括政委别图什科夫主张枪毙这个投诚者。他认为,相信叛徒,对游击队来说是致命的危险,谁能说他不是一个奸细呢?队长洛科特科夫不否认这一点,然而他要考虑得更周密,更全面。从来者那双明亮的眼睛可以看出,他来游击队是诚心的,但谁能确保这一点呢?最好的办法是考验。影片在这里涉及到一个战时很敏感的问题,即如何对待被敌军俘虏过的人问题。战争的严酷使得人们对叛徒恨之入骨,而对当过敌人俘虏的人,不分青红皂白,一律严加惩处,似乎也是顺理成章。然而,是否所有当过俘虏的人都是懦夫,甚至都是叛徒、卖国贼呢?正是在这一点上,影片作者进行了新的探讨。
  今天,在对卫国战争史有了较多了解的情况下,对于曾当过俘虏的人会有一个客观的态度。尤其是在战争初始阶段,成千上万措手不及未能抵抗或无力抵抗的人落入俘虏境地,并非都是胆小鬼或叛徒。除个别人外,他们之中许多人勇敢诚实,也许还是好样的。可是在1942年的冬天,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却要困难得多。虽然拉扎廖夫向游击队长表明;不是他选择了当俘虏的道路,而是当俘虏这件事落到了他头上,但要游击队长立即作出判断并非易事,何况影片中就有一个例子,曾和拉扎廖夫一起被关的那个年轻人(因饥饿难耐投靠了敌人,在敌占区当了伪警察)在转移时偷跑掉了,就是此人后来在游击队潜入车站后,认出其中一个游击队员而拉起警报,从而导致拉扎廖夫终于以身殉国。游击队长为了对游击队负责,也为了对拉扎廖夫本人负责,决定对他进行考验,是很有必要的。
  拉扎廖夫和索洛明一起执行任务,任务顺利完成,不料,战斗结束时,索洛明却受伤牺牲。本来已经可以说清楚的事情一下又变得难以说清。对拉扎廖夫来说,证人没有了,在游击队看来,谁又能说明索洛明之死不是出于拉扎廖夫之手?这次考验没有解决问题,游击队长仍处在两难境地。观众已经明白的事实,剧中人(游击队长和政委)却不清楚。对事实结果的真实情况不了解,就不能使他们作出任何结论。从剧作结构上看,事情的发展明显对拉扎廖夫不利。他必须面对一个可怕的现实:谁都不相信他,而他要证实自己清白,要使人们相信他,就必须作出牺牲,乃至付出生命,他只能在这条狭窄的道路上行走,即接受最后的考验,而且不能错过这个机会。
  拉扎廖夫是作者置于叙事中心的三个主要人物之一。这位曾经当过俘虏又投诚过来的人无疑是一个悲剧人物。在他的身上集中着时代的许多矛盾:本人与本人的冲突:甘愿为敌人工作,又自觉投向游击队;个人与集体的冲突:大家一致抗敌,他却当了俘虏。作者把这样一个悲剧人物置于叙事中心,也许是影片长期被禁的原因之一。苏联评论界后来肯定本片进行了新的探索,甚至称之为“一部划时代的作品”,看来是着眼于影片主人公的真正本质的揭示。拉扎廖夫接受了一次次考验:战斗的考验,人格的考验。在最后一次战斗中,他用鲜血和生命经受住了最后的考验。
  围绕如何对待拉扎廖夫的问题,游击队长和政委之间展开的争论是影片发展的推动力。实际上,相信或不相信拉扎廖夫的回归,对洛科特科夫来说也是一个考验。战前曾是地段警察,如今身为游击队长的洛科特科夫身材瘦小,说话不太流利,但他善良谦和,通情达理。扮演洛科特科夫的演员贝科夫从外形上看无论如何不太符合这位民间哲人,或者说不符合当时银幕上正面角色的高大形象的要求。然而他那双知识分子的忧郁而深邃的眼睛,他所表现出来的那种立场坚定而又富于人情味的品格,使游击队长这一角色类型有了新的突破。当拉扎廖夫经受第一次考验回来仍得不到信任,甚至产生轻生的念头时,洛科特科夫前来看望他,还给他带来了一些难得弄到的食物。洛科特科夫说要派他去执行第二次任务,看来似乎已经相信这小伙子回归的诚意。然而,当拉扎廖夫递给游击队长一支烟时,他接住又退了回去,还说了一句:“我不想和你一起抽烟。”立场的鲜明把拉扎廖夫刚刚感受到的一点点信任感全都驱散无余。贝科夫的表演表现出两个心理层次:对人的相信和对时代逻辑及战争规律的遵从。这既丰富了洛科特科夫的性格色彩,又增加了角色的真实性。
  在对待拉扎廖夫的态度上,同游击队长持相反意见的人首先是游击队政委别图什科夫。索洛尼岑扮演的这一角色正体现了那种不太寻常又不易察觉的委屈感。别图什科夫在影片中表现了一个极端纲领主义者的严厉性。对拉扎廖夫的刻骨仇恨自有他的心理根源。他的儿子在一次战斗中表现了奋勇牺牲的大无畏精神,驾驶着起火燃烧的飞机冲向了敌人的坦克群,选择了与拉扎廖夫完全不同的道路。他本来可以跳伞逃生,但他没有那样做,他视死如归地与敌人同归于尽。而拉扎廖夫却向敌人投降当了俘虏,这是不能容忍的。在他看来,战争中,军人不能存有丝毫惊慌,不能表现丝毫的软弱,要么战胜,要么牺牲。像拉扎廖夫这样来回投奔的人是没有权利活下去的。别图什科夫爱憎分明的原则性当然无可指摘,但和洛科特科夫相比似乎又缺少了点什么。明显的例子是执行炸桥任务时对待桥下通过的苏军俘虏的态度。别图什科夫的思想行为明显地具有某种偏执性,令人感到难以接受。在以往的影片中,正确立场和人性的代表一定是党的思想工作者,而在本片中,游击队长和政委掉换了位置,这也是一种突破。
  影片之所以取得成功,除了演员们对人物形象的深入刻画外,导演和摄影师所营造的真实环境也是一个关键。许多细节都表现得细致入微。例如,村民们逃离村庄后的残景:被遗弃的农家茅舍,没有关上的门被风吹得吱哑作响,荒废了的牲畜棚,荒芜了的院中菜园均透出战争带来的灾难。而游击队住的草棚里,火堆中燃烧的小小的劈柴,烧开的水的雾气,队员们喝着开水,小心翼翼地打开包着仅有的一点点食物的纸包……艰难困苦的生活,沉重悲壮的气氛。导演以凝重、紧凑、善于表现日常生活环境的可信手法再现了游击队紧张而艰难的生活,再现了战争年代的环境气氛。法国一家报纸在评论格尔曼的创作风格时,称他为黑白片大师。格尔曼本人谈道:影片采用黑白色的摄影是由他所选取的素材决定的。在他看来,战争本身就没有什么色彩可言。也许,黑白摄影在今天看来已经过时,但是它在渗透着对战争的回忆的悲伤而抒情的影片中依然大有作为。






链接:
点击进入百度网盘下载(←购买前请先验证分享链接是否有效)

游客,有隐藏内容需回复可见,点此回复


此处内容付费可见

此处内容需要向楼主支付盘币或购买VIP才能显示 已有 8 人购买 

支付 3 盘币 升级VIP
免责申明 - 论坛版权1、本站所有资源均来自会员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仅供会员交流学习,禁用商业用途或盈利,下载后请在24小时之内删除;
2、本站(www.haopanyou.net)支持正版,本资源版权归版权方所有,观看或阅读请到相应机构购买正版资源;
3、本站资源均来源于网络,本站不参与录制、上传,如本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告知本站(admin#haopanyou.net(#=@)),本站将及时予与删除并致以最深的歉意;
楼主热贴推荐
BT资源无法下载:戳这里,不会发帖、金币相关等新手问题:戳这里
回复

拉黑 使用道具 举报

为保留有用回复信息,此处有 8 个购买者的感谢留言已隐藏

主题
7
活跃值
112
热心值
9
盘币
201
注册时间
2020-7-9
最后登录
2024-5-4
在线时间
19 小时
沙发
发表于 2023-3-10 23:42:45 | 只看该作者
好片子。封禁15年才公映
回复 支持 反对

拉黑 使用道具 举报

严禁灌水、讽刺、挖苦、辱骂分享者行为。回复前请详读:点击进入 理性回复,以免永久封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论坛

本版积分规则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资源均收集自互联网,没有提供影片资源存储,也未参与录制、上传。若本站收录的资源涉及您的版权或知识产权或其他利益,请附上版权证明邮件告知,在收到邮件后24小时内删除。

Copyright © 2022 [好盘友网] 管理员邮箱:admin#haopanyou.net(#=@)

sitemap|手机版|小黑屋|百度统计|好盘友 ( 粤ICP备18120888号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